111考公网移动版

主页 > 申论资料

【申论指导】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素材积累

申论的提升需要不断积累,除了做题之外,各位考生还可以通过积累一些金句为自己的文章写作增添色彩。公考通(www.111kaogong.com)分享“二十四史中的经典名句”,大家可以转发收藏,作为申论学习的素材。  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,古人的智慧凝结为一句句至理名言。一部《二十四史》,几千年的兴衰变迁,都记录其中。   1、义感君子,利动小人。——《晋书·符登传》   【释义】   道义可以感动君子,利益可以打动小人。   这里的“小人”,并非是见利忘义的小人,这句话是强调与不同的人相处,需采取不同策略。   2、太刚则折,至察无徒。——《晋书·周岂页》   【释义】   过于刚直就会折断,极其明察就没有朋友。   任何事情一旦失去分寸,就会走向反面。   3、智者千虑,必有一失;   愚者千虑,必有一得。   ——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   【释义】   聪明的人在上千次的考虑中,总会有一次失误;愚蠢的人在上千次的考虑中,总会有一次收获。   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有两面,要辩证而不要绝对。   4、反听之谓聪,内视之谓明,自胜之谓强。   ——《史记·商君列传第八》   【释义】   能听之于耳,虑之于心叫做聪明;能自我反省,叫做明智;能谦虚克己,叫做强者。   善于倾听、自省、自胜的人,才是真正的强者。   5、浊其源而望其流,曲其形而欲其直,不可得也。   ——《后汉书·刘般传》   【释义】   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,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,这都是不可能的。   上梁不正下梁歪。很多事情,要治标先治本。   6、天知、地知、我知、子知,何谓无知?   ——《后汉书·杨震传》   【释义】   天知地知、你知我知,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?   人生在世,要有所敬畏,懂得慎独。任何时候,都不应做有悖道德和原则的事。   7、明者见危于无形,智者见祸于未萌。   ——《三国志·魏书二十八·钟会传》   【释义】   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,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。   而要想变得明智、充满智慧,就需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的修炼。   8、患人知进而不知退,知欲而不知足,故有困辱之累,悔吝之咎。   ——《三国志·魏书二十七·王昶传》   【释义】   担心的是人们知道前进却不知道后退,知道索取却不知道满足,所以才会有受困窘侮辱的过错,才会有产生悔恨的过失。   知足常乐,知足免灾。   9、成远算者不恤近怨,任大事者不顾细谨。   ——《明史·汤和传》   【释义】   人的眼界一旦被局限住,就无法做成大事。   有长远眼光的人不应为眼前的困难而抱怨,做大事不必顾及方方面面的细微琐事。   用长远的眼光,去拥抱未来。   10、君子立身,虽云百行,   唯诚与孝,最为其首。   ——《隋书·文帝纪》   【释义】   在社会上立足,需要完善的修养和品行,但诚与孝是最重要的。   没有诚信的能力,会大打折扣;而孝心,更是人之为人的根本。   11、志士不饮盗泉之水,廉者不受嗟来之食。   ——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   【释义】   有远大志向的人不喝盗泉里的水,正直廉洁的人不接受嗟来之食。   守住气节,挺直脊梁,做一股“清流”。   12、不汲汲于富贵,不戚戚于贫贱。   ——《汉书·扬雄传》   【释义】   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,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。   去除束缚心灵的功利欲望,你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安宁和自在、洒脱。   13、临渊羡鱼,不如退而结网。   ——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   【释义】   站在深潭边,希望得到里面的鱼,还不如回家去结网。   梦想再美好,不付诸行动,也只是空想。   14、积善三年,知之者少;   为恶一日,闻于天下。   ——《晋书·帝纪·第一章》   【释义】   长久积善,知者甚少;做了一次坏事,四面八方都会知道。   所以说,谨言慎行,方得长久。   15、智者弃短取长,以致其功。   ——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   【释义】   聪明人舍弃短处,发挥长处,以此来取得成功。   人生需懂得藏拙,发现自己的优势,做最好的自己。
【申论指导】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素材积累